【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华南信用管理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信用管理学院 时间:2024-12-26 点击数: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024年12月22日,广东金融学院在广州校本部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华南信用管理论坛,聚焦“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本次论坛由广东金融学院主办,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承办,学校科研处、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数字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研究院协办,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信用学会等学界和业界精英参与了本次论坛。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院长黄苹教授主持开幕式。

 

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研究员代表学校致辞,她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有效路径,加强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建设,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放在培养堪当金融强国建设重任的新一代金融人才的大局中认识和把握,营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浓郁氛围,学校今年首创在大一新生中开设金融文化专题课程,其中诚信文化与信用体系是金融文化专题的主要内容,华南信用管理论坛是其中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廉洁从业的道德操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出广金贡献。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教授主持了大会主旨演讲的第一部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围绕“数字信用创新”,阐述了数字信用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认为数字信用具有很强的普惠性,在普惠金融、金融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可以应用在创新企业投资、保险业务等场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原副主任汪路以“金融如何担当信用建设的时代使命”为主题,阐述了“金融是信用的专业化服务”的认识,并就近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志生教授围绕城投债信用评级的结构性膨胀问题,探索发现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动机和评级机构间的激烈竞争是评级膨胀的主要诱因。湖南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高层次人才杨胜刚教授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阐述了数据经济的底层逻辑,分析了征信行业从数据源到数据处理、产品服务再到应用场景的后台、中台、前台的产业链结构。国家高层次人才、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李仲飞教授认为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可以通过科技金融创新予以解决,并结合本团队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一种“有为政府+有为市场”的TEITS新型科技金融路径。

广东金融学院科研处处长杨公齐教授主持了论坛主旨演讲的第二部分。国家高层次人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卫国教授基于金融复杂网络知识图谱阐述了风险识别与预警技术,以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度量为例,展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智能监管。四川大学商学院余乐安教授介绍了信用评估大模型的主要进展与未来方向,他认为信用大模型是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重要场景,具有“预训练技术+零样本/少样本学习”的核心技术和实际应用价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数字经济研究院李平教授围绕公共数据与民间借贷风险的问题展开发言,认为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打通和整合信息资源、增加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外部监督两种途径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刘新海先生从征信历史角度认为信用体系的本质是信用信息闭环负反馈,他认为AI技术将在业务流程、智能化、研究研发等方面给传统信用管理带来冲击。全联并购公会研究员安光勇先生介绍了韩国在科技信用领域的经验,他呼吁中国信用管理应重视科技信用在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中的作用。

本次论坛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实现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广东金融学院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华南信用管理论坛,历届论坛的主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发展提出了新思维、新观点、新方案,彰显了华南信用管理论坛的理论支撑力、行业引领力、社会影响力。本次论坛带来的思想碰撞必将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发挥信用赋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信用力量。

[供稿:信用管理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科研处版权所有